朱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那么同样的,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充实自己的最好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专业阅读。回想在初入职场的时的一片茫然,就如同朱老师在书中说到的在师范院校中读过的教育学好似在工作中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在细想当时的阅读可以算是“感性阅读”,学到的很多理论知识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忘了。如今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感知“知性阅读”的重要,专业阅读专业写作还有不断反思的重要。
浪漫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即指教师感性地、直觉地、自发地进入教育场景,进入课堂,进入学科,进入师生共同构筑的时期的世界。在这一时期的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是满怀热情的,能够全方位、全身心地感受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当我刚刚入职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时候,我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浪漫时期,此时的我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除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寻求帮助以外,我自然而然的也在向着各种的专业书籍寻求帮助,在这些书籍之中,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我读的最多,最久的一部书籍。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教育生活及教育事业感到憧憬和好奇,我总是试图寻找日常教学与理论之间的共同点与差距,并想着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创新理论对于现实的解读,这一时期的我虽然仅仅掌握了大学时期所学习的浅薄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也对课程建构、教学理论一知半解,但我还在努力地尝试利用书籍提升自己。《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教育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是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而处于这一时期的我对于学生是十分热爱且关心的,于是我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总是有意识地尝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对成功的感知,最后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对学生倾尽热爱,美好而纯粹的追求就是我在浪漫时期最好的收获。
在经历浪漫时期之后,我随着日常教学的逐步发展,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进步,对课堂掌控的不断提高,我感觉到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渐渐地从浪漫时期走了出来,开始经历精确时期的考验。
在这一时期,我发现自己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认识好像逐渐清晰了起来,原先只是模仿着老教师的授课方法,遵循着书中所讲的授课原则,对于整体课堂缺乏一种有个人特色的掌控力,但是现在的我面对这众多的教学方法好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对于课程教学的安排也在逐渐的分化细化,尤其是对于教学理论方面已经有了一定自己的思考。这一时期的我,最感兴趣的书籍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位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在书中讲到,儿童的人格亦是具有“统一性”的,进而强调“优越”之于教育教学的独特意义,并从自卑、家庭、社会、学校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叙述了人格教育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因为在这一时期我格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