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教师因读书而美丽,教育因读书而精彩,而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平度一中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青年教师假期读书活动。
活动中,平度一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委员会张纪明会长讲述了自己读书写作的心路历程,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推荐了两本书,第一本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本是吉诺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同时给每位青年教师提出了假期读书写作的具体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随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写出真情实感,必须原创。
张纪明会长讲述自己的读书心路历程
假期中,大家围绕所读书目的精彩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数学组陈贝贝老师从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现担任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她为大家分享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感悟。
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
数学组陈贝贝
摘抄:
1.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
2.在教师的知识海洋中,教科书一年比一年成为愈来愈小的一滴。问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有数量上的增加。数量转变为质量:衬托着教科书的背景愈宽广,使教科书发出像细小光线在明亮的光流中一样,那么,作为教育技艺基础的业务品质就表现愈明显,这就是在课堂上叙述教材(讲述、讲演)时分配注意力的能力。
感悟:
工作一年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即便每天备课到深夜、课间不运动、周末不逛街,仍然感觉时间很紧张。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仿佛找到了答案:要读书!
从上学时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像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名人名言,也是熟记于心。但作为一名教师,读书不再是“重要”,而是“必要”。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学生,会让学生揣摩效仿。最近跟家里1岁半的小弟弟玩闹时发现一个现象:他不知从哪找了一根小管,拿到手里,食指和中指夹住,撅着个小嘴,作出了抽烟的架势。我并不认为他明白这个动作到底是在干什么,他只是单纯地在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动作。这又让我想起初中时,我的字不太好,但是数学老师板书很是漂亮,写的字很是板正,我在听课的同时就会不自觉地观察她写字的姿势以及下笔的动作,在课后做作业时刻意地去揣摩、模仿,在自己原来字的基础上加上了喜欢的东西,久而久之,我的字确实有了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是很长的,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充实自己,才能在讲台上游刃有余,才能用适合、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授课内容。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必须要多读书、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才能真正的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选择合适的方式教给学生。而当教师真正领会了知识的真谛,“教科书便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此时,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时间自然而然也就有了。
热爱读书、文字功底深厚的刘子敏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她积极上进的学习精神令人钦佩!下面是她为大家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悟。
点燃阅读之灯,开启智慧之门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点感悟
语文组刘子敏
暑期有幸参与青年教师共同发展协会的“共读一本书”活动,本周我主要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精辟的理论分析与流利事例相结合,令我眼界大开,受益良多。
“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培根先生跨越千年的感召铿锵有力,同样的,“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亦有如是忠告,可见,阅读点亮心灯,自然,阅读也推开教师的智慧之门。
立足本学科,提升专业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承载着传授知识与解答困惑的重任。作为高中阶段的教师,更应当将专业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读专业书,钻研学科核心概念。
目前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行之际,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因而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方能广博地汲取专家与名师智慧,以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清语文统编新教材“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与扎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争做新课改的先行者。
拓展新视野,做灵*摆渡人
“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目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到。
这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句子昭示着: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阅读的书越多,视野就越开阔,精神世界便也越丰盈,人生经验与智慧便也随之丰富,自然而然,教育教学方法就越多,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便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在《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中这样一句话很打动我,“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魅力”。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是可以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雄视古今,联通中外的。无疑,阅读便是到达彼岸的那杆船桨。在我的认知里,这阅读的过程更像是攀登者俯下身子,耐住性子,一台阶一台阶攀到了山顶,便具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眼界与心胸。努力成为一名有自己风格的“魅力老师”,也是我心中坚定前行的职业目标。此外,“魅力教师”除却灵*深度,更应当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灵*的摆渡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借我校青年教师共同发展协会的暑期“同读一本书”活动这一契机,书写下自己的一点阅读感悟。我认为,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应当将阅读纳入生命中的一部分,并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超越自我。
英语组袁琳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了很多想法,下面是她的读书感悟。
暑期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英语组袁琳
转瞬间,暑假已过一周有余,在这个迟来而炎热的暑假中,阅读为我们带来了一丝丝清凉和惬意。
近期,我主要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给教师提出不少的教学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用实际事例,有的是一些的理论分析,最多的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亲身遇到的问题和真实教学案例,阅读这本书,对教师教学大有益处,也是我开阔眼界,启发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中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3、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1、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2、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与家长联系制定家校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家校联合努力纠正不良学习习惯;
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
相信通过暑期阅读,我们可以给自己充电,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平度一中青年教师的青春风采和成长力量,也正是这份青春力量成就了我校读书活动的多姿多彩。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与书为友,成为行走在阅读之路上的教育人。
我们一起读书吧!
供稿:张纪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