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随时随地会把握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机会。
比如,儿子正在涂鸦。他要画一座城堡。
然而在小西眼里,儿子画的那个城堡并不像大家固有思维里的城堡。这时,小西便会忍不住提醒孩子:城堡可不是这样的呢?然后亲自上阵,画给孩子:你看,你应该这样画,这个才是城堡。
甚至整个幼儿园期间,学校布置任何手工作业,都是小西全权代替完成。她表示她也想让孩子自己去做,然而孩子做出来的作品根本没法看。
其实这能理解。毕竟孩子的作品是要上交的。因此,家长难免会担心孩子的作品不够好,让自己没面子。尤其是那种对孩子抱有望女成凤、望子*的美好期望且过于关心别人对自己孩子的看法的家长。
小西就是这样的家长,等孩子读了小学,就更夸张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小西都会帮她儿子制定学习时间表。那个表排得十分精细,从周一到周天,每一天的哪一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具体到学哪一块的内容,列得清清楚楚。
而后这张时间表,甚至开始在妈妈群里争相拿来膜拜和学习。然而,如今小西的儿子10岁了,还无法自主学习,甚至专注力和注意力都十分差。由此可见,小西当初为儿子精心制作的时间表,俨然彻底失败了。
小西崩溃地说,为什么我辛辛苦苦陪了他10年,却怎么把他硬生生养废了?
但其实问题一开始就出现了,当小西的儿子正在从事一项活动时,小西总是干涉孩子的行为,其实这个时候,袖手旁观是最明智的做法。
父母过多地介入、占据了原本属于孩子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极大的越界和不信任。那意思是说,孩子,你不行,你做不到,你根本管不好你自己的时间,搞不定你自己的事情。
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会始终处于无力且焦躁的状态。而一个焦躁的孩子是不可能有专注力的。只有内心安宁的小孩,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里去。
一般来说,1岁以下的孩子,我们是不怎么谈专注力的。
因为他们很少会有目的性地观察一个物体一段时间,而且注意的时间非常短暂,基本上都是在家长的提醒下,拿起一个玩具,看两眼、摆弄两下就放下了。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学生识字教育行动联盟(SCALE),曾经引用过一个计算孩子专注时间的公式:Attentionspanforlearning=Chronologicalage+1
孩子专注学习的时间=生理年龄+1
依此公式,我们大致能够推算,从1岁到6岁的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专注时间基本是这样:
所以在专注力成长的阶段,如果家长再过度干涉,就会让本来就不多的专注力变得更少了。
家长的哪些行为会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1、对孩子的专注力要求过高
从生理心理学上讲,注意力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皮层大概要20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
也就是说,就连我们自己也是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才发展出稳定的注意力。
而现在,我们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哪怕是十几岁的孩子,对他们都是不公平的!何况是两三岁的孩子呢!参考前文表格中的数据,如果你觉得,三岁的宝宝,没能坐十分钟听你读绘本,就跑出去玩玩具,是专注力不够高的表现,因而训斥孩子,那你就是对他要求过高了。
2、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太过关心孩子
家长爱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家长要明白,孩子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行为能力的人,而是一个需要去教育引导的人,他们通过发育与学习,是能够逐渐的掌握大人所拥有的一切能力和生活技能的。
如果家长太过关心孩子,经常得以自己的思想来左右孩子,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专注力被破坏。
比如初期孩子自主饮食阶段,家长经常干扰孩子学习自主吃饭,剥夺孩子学习吃饭的机会,那么,孩子的专注力就会下降,并且失去继续学习吃饭的欲望等。
3、给孩子创设的环境过于丰富
有些家长认为要给孩子丰富的环境,于是就准备了很多玩具和书籍,让孩子随便看、随便玩,觉得孩子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增长知识。
至于宝宝的专注力方面,他们觉得只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别打扰他就好了。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因为,在丰富的环境中,孩子玩一种新玩具时,很快就会厌倦,转而去玩其他新鲜的玩具。在不断变换玩具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分散,也会养成浮躁的性格,不利于专注力的发展。
4、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有的家长为了偷懒,经常把手机或iPad等电子产品丢给孩子玩,自己偷得片刻清闲。
但这些电子产品给孩子的是连续、多样的刺激,那么长大后,孩子对学习中单一、枯燥的刺激就很难提起兴趣。
而且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很容易对电子产品上瘾,如果我们不及时引导,不仅会破坏孩子专注力,还可能引起近视,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等问题。
研究发现:0-6岁是宝宝脑力开发的*金期
根据“才能递减法则”,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具备多方面的潜能,但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训练、巩固、提高……这种潜能则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递减”,到6岁后逐渐衰退至消失。
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逻辑狗和下棋都是不错的选择。市面上有许多教育玩具都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思维能力,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玩。
然而,比起一些乱起八糟的玩具,我更推荐入手益智玩具,有一些玩具是对孩子的高智商培养非常有帮助的,比如积木、七巧板、折纸等等。
比如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磁力棒积木。
磁力棒,又叫磁性棒。便宜好用,灵活多变,可以说是一款磁性积木,有着极高的自由度,可以任由宝宝想象力发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组合。
颜值高,搭出几十种造型,激发宝宝想象力
磁力棒颜值非常高,色彩鲜艳柔和,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颜色,还能提高孩子对色彩的兴趣与敏感度,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一盒积木,能拼搭出几十种造型(相比传统积木,能少买四、五盒积木呐)。
磁力棒玩具任意连接的设计,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由发挥和想象力,在玩的过程中强化孩子的扩散性思考能力,还能让孩子从中学到自我独立思考能力。
不同形状和不同长度的磁力棒,能够让孩子从游戏中了解形状的概念,还可以强化孩子认真的思考能力,进行简单数学启蒙。
孩子在搭建的过程中,还能增加对数量、平衡、配色、排序等理论的概念,为之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有磁力、锻炼手眼协调,促进孩子的右脑发育
强化孩子的肢体能力。孩子玩磁力棒玩具时,能够将其进行分解和组装,有助于孩子的手眼协调和观察能力。
促进孩子的右脑发育。磁力棒玩具能够进行任意连接,能够激发孩子左脑的发育,和孩子右脑的艺术创作智能。
超强磁力,不倾倒,宝宝安心叠高高
市面上的磁力玩具,大都徒有虚名。
这款磁力积木采用强力磁铁,无缝对接易拼接,轻松提起不易掉落,父母都省了整理积木的时间,是不是超级棒!
安全无*,呵护宝宝细嫩肌肤
大部分的磁力积木,是在木头上钻孔(放入磁铁),再刷漆。不仅影响外观质感、手感,还极易掉漆。
磁力棒本身采用ABS塑料材质,内嵌磁铁、外包TPE材质,安全环保的原材料能放心地让孩子们玩。随手一搜,好评如潮。
进行更亲密的亲子互动,共同成长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玩游戏并不只是孩子自己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家长尤其是父母的一起参与。
高效的陪伴,是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眼神,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爱!而亲子间的爱,就是放下手机,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说很多很多的“废话”,一起做很多很多游戏……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玩,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童年!
磁力棒是一款大人小孩都爱玩的玩具,不仅能帮助孩子启迪智慧,还能在亲子陪玩中帮助家长找回童真和乐趣!
爸妈们可以告诉孩子更多的知识,例如让他们通过积木搭建,感受“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磁性科学原理。
不同的玩具,带给孩子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经过测试发现,玩了一段时间磁力棒后,孩子的思维发展、创造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得到极为显著的提升!它是不可多得的玩具!
今天小店做活动,惊喜促销价最低只要89元起,有需要的家长可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