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
李*,诸城市科信小学体育教师,他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新教师,我的内在就像我的外表一样,敦厚和实在是我对自己最好的概括。我待人诚实,从没有花言巧语,但真诚和爱心使我总能赢得同学们的信赖。推荐物语
苏霍姆林斯基将他的思想灌注于这本书当中,仿佛一位年老的长者在与年轻的教师促膝长谈,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从理论到实例,教师到学生到家长,每一条建议都给了年轻教师无限的启发,值得我们反复的思考。读书知与行
别让学生成为“灰溜溜的”人
“灰溜溜”是什么意思呢?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灰溜溜的”人指的是在集体中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人。是啊,灰色从来不是讨喜的颜色,反而有些许的悲凉,那自然“灰溜溜的”人也不会是集体中闪闪发光那一个。可是在集体中没有突出的个性,那迟早会被埋没和遗忘。北师大教授顾明远曾说:个性就是一个人不类同于别人的思想品质,智能结构和人格品貌,它的发展首先源于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不论是学校里课业的学习,还是生活中各种技能的学习,没有对学习对象的兴趣是很难将其掌握的。兴趣就像是车子的驱动器,有了它再苦再累也会继续往前走。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业上最重要的是有兴趣;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工作上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业的兴趣。要培养和形成兴趣首先要弄清楚兴趣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以下几点。1.带给学生“有过程的结果”带给学生“有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找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而不仅仅只给出一个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只有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有所发现并且感觉到自己有所进步,那这才会成为驱动学生对这一学科不断探索的不竭动力。例如,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绞尽脑汁之后如若还是没有答案,这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2.教会学生在“书的世界”旅行书籍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这座宝库里,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在一部分教师以及家长口中,我常常能听到他们说学习差的人只需要把教科书读好就行了,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去读课外书呢?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学生的学习越困难,那么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也就也多,而要减轻脑力劳动的负担,就需要更多的阅读。阅读的东西越多,学生的思想就越清楚,智力就越积极,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那么在学习上的困难也会减少许多。因此,在学校里,教师应该让学生阅读适合自己年龄段阅读的书籍,教会学生如何在图书馆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等等。3.还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曾在一篇名为“孩子的时间是个常量”的文章当中看到:孩子的时间既应该包括学习思考的“精致”时间,也应该包括吃饭睡觉的“闲散”时间,还应该包括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荒芜”时间。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和教师总是想要一再地缩短孩子吃饭睡觉的“闲散”时间,取消孩子无所事事,追逐虫鸟的“荒芜”时间,延长孩子学习思考的“精致”时间。这就像把地球上所有的沙漠,沼泽,湿地等等土地全部开发出来用于种地一样,虽然孩子的知识量增加了,但是这是以牺牲孩子的个性和自由为代价的,并不可取。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有边界,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中提到: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但是这里所说的自由活动,并不是指完全的放任自由,因为自发性可能养成懒散的习性。因此,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教师和家长应该适当地指引,使学生进行一些既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其知识和能力,又不损害童趣的活动。好书并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等等条件的改变而失去它的价值,反而会因为历史的悠久影响到更多的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教师以及想要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切实际的建议,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我会常常将这本书拿出来读一读,希望获得不同的感悟。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