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朋友圈都被同一条新闻刷爆!
那就是神乎其神的『量子波动速读』。
宣称不学习、不练习,只靠翻书,就有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帮助你“1-5分钟内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甚至还能完整复述!
这个量子波动速读到底是个什么呢?熊妈翻到了“官方”解释:
『运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1-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并且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可以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听听,听听,1分钟读10万字,5分钟倒背如流,分分钟秒杀了市面上所有的培训班呐~
再看看孩子们翻书的这气势、这境界。
就好像深不可测的量子波动力量串联了书本的知识和孩子的内心,以一种常人难以捉摸的方式,把书本上的知识一键拷贝到大脑里...
甚至闭着眼睛,这种神奇的技术也依旧能让知识传入孩子大脑。
更神的是,量子波动速读不仅能自动记忆,还可以自动翻译!
即使书是外语的,在翻书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大脑,自动变成母语。
秒杀各类即时翻译机!
没有复杂的学习过程,没有鸡飞狗跳的辅导作业,只用孩子翻翻书,收获天才宝贝不是梦!
看着量子波动速读的宣传语『给孩子补习功课,不如补习方法』,家长们咬着牙把5万的学费交了,寄希望让娃在起跑线上原地起飞。
然而,现实的引力毫不留情得拆穿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醒醒,该交智商税啦!
01
“同学们学完量子波动速读有什么收获吗”
“还挺凉快的”
这种明显有悖常识,明眼人一看就是智商税的假把戏,为什么能引得那么多家长趋之若鹜,深信不疑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家长的望子*心理。
什么不到一岁会走路、不到两岁会说话幼儿园熟背全唐诗、学前班记下以内加减法、一年级心算三位数、三年级搞清楚核聚变的原理...
甚至有人总结出了这类型机构的万用公式:
X(方法)*Y(时间短)=Z(效果惊人)
再加上各种高大上名词的原理解释,以及几个优秀案例的烘托,让家长难以拒绝,心甘情愿的打开了钱包。
甚至这种量子波动速读也只不过是一群智商税里的小怪。
那些所谓脑力开发机构花样百出,开发出的课程超乎大家的想象。
比如『蒙眼识字』:把眼睛蒙住,照样可以来认字。
比如『嗅觉辨色』:不依靠眼睛,靠嗅觉、听觉等等其他感知,就能辨认不同颜色。
比如『冥想法吸勺子』:只要腹式呼吸冥想3分钟,集中注意力后,人人都可以用注意力吸勺子!
比如『开天眼』:闭着眼睛就能感受到眼前是什么东西。
比如『无字天书』:只靠听音乐就能分清楚颜色卡。
这种没有创新到有点滑稽的骗术,都不断有家长买账。
为什么?
因为永远都不缺乏想让孩子一步登天的家长!
中国家长都不愿意太早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出于对“成神童”的期待,不断有家长愿意去*一把,宁愿相信这种蹩脚的骗术,也不愿意放弃孩子成为神童的希望。
利用家长的望子*心理,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宣传加上一些胡诌的科学术语彰显专业,俘获家长的芳(钱)心(包),简直不要太容易!
02
前几天有次坐地铁,熊妈就听见有两个妈妈聊天,说要给孩子报跆拳道班的事。
一个妈妈讲:“我听那个老师说,孩子学2个月差不多就可以到蓝带水平了,我觉得差不多可以报一个。”
另一个妈妈有点惊讶的说:“2个月不可能吧?会不会训练强度太高了啊?你娃还小呢,可别训练过度!”
第一个妈妈却说:“没事先学呗,这种东西早学早会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教育孩子开始“求快”“求捷径”“求速成”。
最好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那种效果。
为此,很多家长看不到长期目标,只看到短期成果。
这些成果,短期来看只是转瞬即逝的领先优势,不足以支撑孩子长足的进步。
比如说用『喂饭』代替『孩子主动学习进食』。“喂饭”相比来说更清爽,不必看着孩子一开始学习进食时弄得哪儿哪儿都是食物残渣;还可以把吃饭的整个过程掌握在手里,比起让孩子自己吃,简直不要太轻松。
乍一看,仿佛喂饭才是省事省力更省心的选择,但结果呢?
喂个饭追出一里地,喂到七八岁还改不了。
再比如说用『哄孩子/吼孩子』代替『给孩子讲道理』。
熊妈在超市、地铁经常见到这种场景:
孩子哭闹,家长大打出手;或者吓唬孩子,说“你走不走,你不走就留在这里吧!”
当过妈的都知道,孩子不讲理起来,用这种方式是见效最快的,但实际上后患无穷。
而耐心和孩子沟通、讲道理,真诚的理解孩子的感受,“温柔而坚定”的沟通方式,看上去耗时耗力繁琐无比,但长远来看,是培养孩子一生性格的重要程序。
再比如说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计算课,用『死记硬背』代替了『科学的启蒙方法』。看上去好像死记硬背非常有效果,逢年过节孩子出来表演一个加减法表倒背如流也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长远来看,死记硬背并不能让孩子理解数学背后的底层逻辑,实际上就是省略了思考的过程,彻底剥夺了孩子自然的发展步骤,最后即使学会也是没有过程的容易遗忘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慢即是快”!真正要慢下来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知识就是得一天天的学;孩子就是得花时间花精力去教;所有想要收获的回报都得先付出,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
家长慢下来,不那么焦躁,用对方法,掌握时机,正确的引导孩子,才不会为所谓『量子波动速读』神乎其神的效果迷失。
与其说家长被『量子波动速读』所骗,还不如说是家长被自己心里的“轻松、简单、省时省力效果好”的学习方法所骗。
家长们未必心里不清楚这事靠不靠谱,但还是难免蠢蠢欲动:
万一,万一能行呢?
反正即使不行,也就付出点钱而已。
谁不想付出少回报多呢?
03
要说『量子波动速读』是机构为家长准备的一支焦虑缓解剂吧,我们还感慨一句“可怜父母心”。
然而不仅家长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
这场滑稽剧中,孩子花了家长的钱,不敢说什么作用都没有,还得自己想办法配合“演出”!
比如,在一段小朋友“用耳朵听字”的视频中,老师拿出一张写有汉字的纸条,让小朋友贴在耳朵上“听”。
而小朋友“听”出正确答案的真正秘诀却是——偷看!
偷看以后,老师高兴了,家长满意了,孩子松了一口气。
老师不仅对孩子的作弊视而不见,反而还会用来论证学习的成功。
孩子学没学会运用“来自宇宙的神秘感知力量”不知道,倒是作弊技巧和演技越发熟练了。
而更可怕的是,孩子可能会在这种“作弊而收获掌声”的环境中扭曲是非观。
从学习骗人,到实施骗局,再到收获鼓励,孩子会发现比起真诚的品质,骗人更容易收获成功。对孩子的三观塑成害处非常大!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望子*、望女成凤当然没错,但这种交了“智商税”还坑娃的事情,还是三思而后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