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更依赖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会让他们懒得动手和思考。
潜意识里只有一句话“有事找爸妈”!
长大后,也会做事不果断,不敢自己做决定,甚至胆小、懦弱。
为了避免宝宝们吃这些亏,家长就要用点功了,一般宝宝2岁左右就要把培养自理能力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那家长该如何做呢?下面就该看“重头戏”了,小编教你这些方法。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同,从动作到自我认知再到语言表达,小孩之间的差异特别差。作为家长,肯定要清楚自家孩子的发展是怎样,明白差距在那里。毕竟小孩子在自理能力的表现,都跟生活中的这些基础能力有很大关系。
若是孩子可以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动手能力也很强,那么他没有养成好的自理能力,完全是家长没有给孩子机会。其实所有的能力,都是在生活中实践出来的,只要给孩子机会去实践,结果定然会让家长欣慰。
二、外在原因
若是家长是急性子,或者平时作息时间比较紧凑的话,那么孩子也是很难养成自立习惯的。就拿早上出门来说,父母急匆匆的需要出门上班,势必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孩子,所以从叫孩子起床开始,一切的过程就像“打仗”一样。
包括穿衣、吃饭都会替孩子做好,所以他没有机会去尝试,最后动手能力也没有机会展示。父母只想求方便,却打乱了孩子的成长计划,原本是学本领的年纪,却偏偏要被家长各种保护。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陪同孩子拼装玩具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会将玩具当作是自己的世界,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玩具并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智力,也可以培养他们更多的能力。
譬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拼装类的玩具,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拼装这些玩具,就可以更好的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甚至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这样不仅会引发孩子的兴趣,而且在批完之后,他们还会信心倍增,那么在面对下一个玩具的时候,他们也会变得更加有信心,即便是不用父母陪同,自己也可以独自完成。
2、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他也可以去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去布置家务的任务。譬如孩子可以为家长扫地,为家长擦桌子,和家长一起去洗碗。
这些事情虽然都是家庭中的小事,但是却可以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产生责任感,并且得到锻炼。
、自我意意识的灌输
很多孩子正是因为家长对于自己过多的